随着市民汽车拥有量的上升,公共停车位愈加不够,免费的车位更是成了“抢手货”。昨日,市民郭女士向本报“民情365”反映,称她所在的椒江下洋陈小区,有住户通过私自摆放塑料墩、安装地锁等形式,占用附近人行道上的公共停车位。(9月29日《台州晚报》)
道路也好,小区也罢,私装地锁“抢车位”为何屡禁不止?究其原因,“不抢自家车也没地方停”、“谁抢着算谁的”占据了主导。由于地锁价格便宜、安装简便,一些车主只图一己便利而把“公地”据为己有,侵占了公共利益不说,而且也容易带来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。问题在于,当第一个人的落锁占位行为得不到清理和处罚时,破窗效应之下,一场争先恐后的“圈地运动”便会上演。
私设地锁考量的是市民公德心,也考验着政府现代治理能力。尽管这几年台州在治理地锁乱象上,专项行动一个接一个,突击整治一轮接一轮,但霸占公共停车位却像“打不死的小强”那般顽强,原因应当是在两个方面:一是监管权责不清、执法力度不够,且处于“有诉才理”的被动局面;二是罚则“点到为止”,不足以树立法律警示。
所以说,破解地锁之困需要打开“心锁”。我们常讲:“与人方便,与己方便”,杜绝占位问题需要补齐公共道德、公共责任的“短板”,通过友情提醒、文明劝导等途径,形成舆论监督、道德约束、正面引导等良性机制,营造一个“人人讲规则、个个守公德”的良好氛围,让“自我规范”成为社会本能。只要“心锁”打开了,地锁就会自然而然地解除。
更为重要的是,破解地锁之困需要一把法治之锁,在全社会牢固确立“占位必罚”的心理预期。本来,地锁装在那儿,谁都看得见,对职能部门来讲,只要严管重罚、严惩不贷,出重拳、下“猛药”,通过清理全覆盖、多杀“回马枪”,让必罚明威成为一种常态,就一定能彻底化解这个城市管理顽疾。同时,正如个人违法犯罪将留有“案底”一样,私设地锁占位屡教不改的,也应留有“案底”,通过行业协会干预、建立“黑名单”制度,以及从银行贷款、扩大经营等方面进行限制,从而“倒逼”其循规蹈矩,这样就能走出“装了拆、拆了装”的治理困境。
一言以蔽之,破解地锁之困,“钥匙”就在你我他手中。只要持续强化行政监管和全民监督,“拆”与“罚”并举,“治”与“防”并重,“法”与“德”并用,就一定能创造良好的公共秩序,让公共空间焕发应有的活力。
Copyright © 台州视窗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38619号
免责声明: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,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,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。
Powered by TZ106.COM 本站禁止色情、政治、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,注意自我保护,谨防上当受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