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信息

搜索贴子

搜索新闻

搜索店铺

搜索商品

搜索团购

搜索信息
当前位置:台州视窗 ☉ 国内新闻 ☉ 台州新闻 ☉ 新认识 新思维 新举措

新认识 新思维 新举措

2015-08-08 11:11    来源:互联网--台州新闻    作者:台州信息港--采编    阅读:48次    我要评论

分享到:更多分享
[导读]--> 4月9日,在临海市委、市政府统一部署下,一场声势浩大的眼镜行业整治,在杜桥拉开大幕。经过三个月多的铁腕整治,一个阶段性的成果,渐渐呈现—— 到7月底,杜桥全镇968家眼镜企业(含个体工商户),共取缔无证照企业163家,关停“三合一”企业289家;停电整改397家,责令整改170家,责令关停19家。 一..
-->

  4月9日,在临海市委、市政府统一部署下,一场声势浩大的眼镜行业整治,在杜桥拉开大幕。经过三个月多的铁腕整治,一个阶段性的成果,渐渐呈现——

  到7月底,杜桥全镇968家眼镜企业(含个体工商户),共取缔无证照企业163家,关停“三合一”企业289家;停电整改397家,责令整改170家,责令关停19家。

  一切都昭示着,杜桥镇全面推进眼镜行业整治的态势已经形成,但更值得令人称道的或许是该镇在整治中所秉持的“新认识、新思维、新举措”! 新认识:

  用发展的眼光,重新认识 “富民产业”

  眼镜是杜桥的特色产业、支柱产业,更是一个富民产业。

  杜桥人家家户户办眼镜厂,走南闯北卖眼镜,涌现了不少眼镜生产企业和知名企业家,杜桥人,包括杜桥以外的临海人,都为这个产业的崛起而自豪。

  据统计,全镇眼镜生产企业有968家(含个体工商户),直接从业人员1.3万多,相关从业人员6万多。可以说,10个杜桥人就有3个是从事眼镜行业。

  当然,自豪仅仅是一个方面,在形成巨大产业规模之后,杜桥人开始意识到了眼镜行业带来的环境恶化危机:

  3.5公里长的九龙港,被沿岸的眼镜企业污染得像墨汁一样;被台州市列为区域性环保整治行业和区域性安全生产整治行业;临海每年300个环保举报电话,眼镜行业占120个。一直以来,这是历届政府的一块心病。

  “但作为富民产业,几届政府始终下不了重拳整治的决心,一是担心整治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,二是担心会影响老百姓的活路。”与眼镜行业打了近20年交道的杜桥眼镜行业协会秘书长、整治办副主任陈兆水说。

  “我们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,重新认识‘富民产业’。”临海市委常委、头门港新区党工委书记、管委会主任、杜桥镇党委书记林先掌说,“杜桥人需要有质量的‘富民’,而非以损坏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产业。”

  在杜桥镇镇长胡建中看来,新一届党委、政府的确需要重新审视这个富民产业了。新的《环保法》、《安全生产法》的实施,全省“五水共治”工作的推进,群众环保意识的觉醒,都在倒逼着杜桥眼镜必须转型升级。

  “许多在外商人讲,十几年前,杜桥眼镜在全国眼镜店均能看到。这几年,杜桥眼镜在商店里已看不到了。从长远来看,现在去砸一些人的饭碗是非常必要的,否则,这个富民产业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了。”胡建中说。

  观念的转变,是行为的先导。基于对富民产业的重新认识,杜桥镇党委、政府下定决心,决定拿出“二次创业”的志气,“刮骨疗伤”的勇气和“自我革命”硬气,打一场“脱胎换骨”的眼镜转型翻身仗。

  记者点评:

  当一个产业已经成为企业群、成为几万人“饭碗”和当地财政主要财源的时候,它的改变就应该有割臂断腕的决心。杜桥人决定刮骨疗伤,看起来砸了一些人的饭碗,实则是为了避免今后夺去更多人的饭碗。为后人着想,哪怕目前有损失,都已变得微不足道。

  新思维:

  铁腕整治只有着眼民生,才能赢得民心

  面对整治的必然,杜桥人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全面整治,以破釜沉舟、壮士断腕的手段开始攻坚。

  “‘慈不掌兵,情不立事’,眼镜整治就是行业革命,必定要损失小部分人的利益。为此,我们要以‘釜底抽薪’的气魄,强势推进眼镜行业大整治大提升。”在动员大会上,镇长胡建中斩钉截铁地说。

  

  如今,园区内厂房鳞次栉比,生产建设正酣。为加快推进企业建设,园区管委会组织成立了“企业服务队”,采用“保姆式”的项目报批全程代理制。占地1200亩的巨科铝轮毂项目,从签订协议到开工建设,仅用150天。为更好服务入驻企业,园区还通过公开招标引进国家一级物业公司——宁波亚太酒店物业管理公司,实行24小时物业综合服务。

  产业转型,赢得发展先机

  从峰江到三山涂,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不是单纯完成了一次“搬家”,更是从理念上赢得了一个发展先机。

  “凡是工艺装备达不到要求的,一律不准开工投产;凡是‘三废’排放量超标的,一律停业整顿。”基地为入园企业定下了两个行规,强化了行业准入标准。

  关注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的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、国内最早倡导城市矿产、被业界称为“垃圾教授”的杜欢政认为:企业整体搬迁,降低了环境污染对群众的影响,统一规划的相关设施解决了公共治污设施问题,进园企业则要在装备改造提升上下功夫。

  转型升级,也成为进驻企业的共同选择。

  从2011年开始,浙江巨东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投入4000万元实施“机器换人”工程,研发出铜米机、定子破碎机等系列成套生产装备,在产能增加一倍的情况下,生产人数保持不变,创造经济效益2300万元,节约用工成本2636万元。从将金属拆解当原料卖到直接深加工,巨东又实现了一个跨越。

  浙江京城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投入2800万元用于设备革新,目前正处于调试过程中。企业常务副总经理何正邦说:“我们的目标是效率更高、更环保。”

  与此同时,针对发达国家先进设备价格昂贵的现状,基地主动加强和装备制造企业合作,吸引装备制造商驻点研发,成立技术研究院进行本地化研发,不断降低装备成本。市区两级政府还每年各安排500万元,鼓励企业进行装备更新与研发。

  强化监管,实现绿色发展

  2013年,基地被国家发改委正式列入第四批“城市矿产”示范基地;去年9月,基地通过国家环保部“园区管理”验收。这背后,环保要求是一个“硬杠杠”。

  “固废入园——各厂区集中加工——成品出园”,成为入园企业的共同运行模式。全新的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,在环保上做足了文章。

  废弃电器、电子产品拆解中产生的荧光粉是危险废物。为促使生产环节符合环保要求,台州大峰野金属有限公司在新厂区里安装了105个摄像头,24小时360度监控,并直接联接环保部门的监控系统。

  为管控金属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废物、废气、废水,基地为每个入园企业铺设了地下排污管,确保污水全部收集;所有产生废气、粉尘的车间,都配备了吸纳处置装置;线路板、废矿物油等危险废物在分类收集后,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;下脚料和废塑料,则由管委会统一清洗。

  目前,在基地里,废旧金属回收利用率平均达到98%以上,齐合天地等龙头企业甚至达到99%以上。新设备、新工艺,为拆解企业把废旧金属“吃干榨尽”提供了可能,也让金属再生产业真正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。

  在基地海景大道上,浙江大森亚环保公司的工业垃圾裂解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,高耸的烟囱看不到烟。“我们采用裂解气化工艺,将工业垃圾分解成可燃气体,再用于发电。剩下15%左右废渣,经提取压缩成砖,可用于城市道路、围墙等公用建设。”此项目负责人周岳明介绍,目前每天消化80吨园区工业垃圾,正式投产后将达到300吨。

温州气动隔膜泵 温州压滤机隔膜泵 有机溶剂隔膜泵 食品厂气动隔膜泵

发表评论:

本站客服
回到顶部